作者:金璽別

譯者:蕭素菁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2016/8/4

ISBN9789864770601 

作者從自己摯友離世經驗開始,深悟能為他做的,僅只守護人間最後尊嚴而已,也在偶然機緣下,加入禮儀師行列,後來,更改為遺物整理師。

我已經忘了是看到文章還是某部電影,但是我對這份工作已經有初步認識: 不是整理往者的軀體,是將其留下的痕跡清理乾淨,將整理好的遺物伴隨工作時觀察往者留下的最後訊息交給家屬,最後在打掃周邊。這在未來會越顯重要,特別是,日本近期吹起的零葬觀念,即便是要減輕活著的人的痛苦,但,再怎樣,也會留下些什麼,這些非大體的周邊空間部分,就是遺物整理師的工作,也可以稱是未來的好好送他最後一程真諦,我們只需記得那些深愛過的一幕幕回憶!

透過本書一篇篇工作心得,能一探這項職業的紀實,通常工作時間是在附近鄰居出沒較少的時候,先確定是否遺留污染的物品,並予以封包及移出,如果周圍房舍密度低,才將窗門打開予以通風,有時候會以抽風機協助。如果室內空氣太糟糕,會先噴灑煙霧消毒劑和脫臭劑,但也有例外,像是整個空間佈滿了蒼蠅,只能先噴灑連人都會窒息的殺蟲劑,先去除掉牠們再開始工作。接著,進行遺物整理,通常會被委託要找某些物件(像是金錢或地契);最後,把地板清理乾淨。描述整理的過程,就像在閱讀偵探小說,而且有需要委外整理的案子,大概是孤獨死亡、自殺、犯罪死亡等,因此不免好奇,選擇死亡的理由是什麼,有什麼是活著比死還痛苦。

不過,也有案子是年輕小姐委託請掃家裡的,跟那些死亡無關,但是屋中成堆的比人高的垃圾,地板積滿貓大便,也是怪恐怖的!這類人已經因為缺乏被關心,開始失去生存的意志,再有下一步,離死已不遠矣。要緊的是,能及時換個環境,這需要有人的幫忙,帶領過正向的生活型態,不然,他們寧可待在像垃圾場但是有的地方。而這裡大家是否好奇,這個行業跟清潔打掃沒什麼分別?書中有特別強調,他們用的是藥劑而非清潔劑,在特殊材質上,用清潔劑反而會弄巧成拙,使臭味黏在材質而驅不散,所以也算是特殊長才的領域。

之前看的某部電影裡,整理師主角遇到一位父親委託,要整理小孩的房間,而那位父親一點也不嫌腐臭,不戴口罩卻滿笑臉,搶著主角的工作,頻頻示意可以幫忙,大概是父親殘友愧疚,想為孩子做最後些什麼。作者紀實裡也有這個的情形,長者總會毫不猶疑的去抱屍體或遺物,反觀,若是小孩,他們只想確定是否留有金錢價值的物品,即便是有紀念意義的照片,也嫌汙穢!那筆錢,多半是父母留下處理喪葬的費用,但是子女先離去可能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太多;在未來的零葬社會裡,或許不用事後再多繳費用,那可謂真正的天人永隔”!因此,有感考古發現中國人喪葬制度或禮儀的出現,足見老祖宗就有的智慧,那是現代極欲簡化繁文縟節的世代沒辦法體會。

最特別的是,不知是出於職業慣性或是另有考量,最後有七大叮嚀,我倒是覺得這是孝道的叮嚀,特別是子女常愛在父母耳邊一再懇求的。憶起數年前祖父過世,隨意聽到父親輩們整理完遺物的心聲,他們才發現,自己的父親把所有東西都分門歸類的清清楚楚,帳冊和發票清清楚楚,這和我小時候印象中的祖父是同個形象:日治時代長大的,有收集手錶和簡報嗜好,總是把廢紙摺成垃圾袋,連塑膠袋都會整齊存放。令人難過的是,他保存良好的高級外套或衣服等,可能很多都沒有穿到吧!叮嚀裡就提到,請在生前充分使用物品,並為自己而活,只要留下共同記憶即可。我馬上想到國中地理老師的一句話,那是說,不要將所有的營養物質都留給小孩,沒錯,父母們也要為自己而活,像那位老師一樣,先留給自己一份!

本書的圖片和色彩設計,採一種漸層及柔性調,靜止卻淵遠流長,不僅是呼應各節的主題,更考慮整體氛圍和感覺,喜歡這種刻意的發人深省,完全配合作者字裡行間透漏的情感,都有一種更想讓讀者去珍惜身邊人,一句簡單的問候,都可以是支持某人活下去的力量,特別是那些正經歷迷失自我和低潮的人,更要讓他們重新找回生命的意義。我非常喜歡前言最後的一句話 :『世界上一定有人會因為我們好好活著而心存感謝,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而已』。

如果難以當面開口,那請用文字寫下來吧!你今天感謝了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