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安德魯.派柏 (Andrew Pyper)

譯者:陳佳琳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7/07/27

ISBN978-7-80769-079-5

研究惡魔的大學教授婚姻失敗、妻子出軌、女兒抑鬱,情人患癌。他的生活一塌糊塗,卻展開一段驚悚冒險旅程。本書透過尋找被綁架的女兒,對《失樂園》的字句與《聖經》人物典故的解析,一步步解開魔鬼的真實身分。

宗教氣息一開始就籠罩,約翰‧密爾頓的《失樂園》片段不斷出現在各章節。在引入魔鬼到小說後,教授的女兒在威尼斯被綁走,此後,中間一大段在茫茫大陸找線索的過程,是以「爸爸」為第一人稱局內視點,說穿了就是最強老爸要救女兒的戲碼。不過,避免放緩緊張程度,利用希區考克的公路電影手法,故意讓未露出真面目的魔鬼附身在路人身上,讓追殺刺激氣氛外漏,心理驚悚也承襲著希區考克的懸疑味道,橫跨紐約、北達科塔州、堪薩斯州、北安大略。除卻那些偶爾的驚恐畫面,大部份時候,會讓人覺得,是否是一種旅行風格鋪陳的小說,沿途的停靠站有景點介紹和簡易食物,像是到漢金森時,要來上火腿乳酪三明治,必去鎮圖書館和雉雞酒吧,也別忘十月啤酒節……!讀完本書,下次在美加旅行時,就有很多記憶點可以參考,這是一種行銷手法,本書也已經談定電影合作事宜,想必上映後,又有一堆人要跟風,就像《灌籃高手》平交道,或《你的名字》須賀神社階梯等。

可想而知,惡魔絕不是真的,惡魔不過是一種隱喻,它在悲痛、憂傷、忌妒或抑鬱時找到進入你心扉的門,透過有憂鬱症的「惡魔學者」將之具象化。本書毫無隱藏,開始就道出了教授有憂鬱症的病癥é如影隨形的夥伴,儘管沉默,卻咄咄逼人û。教授的女兒也患有此疾,但教授不知道,在威尼斯時,小說手法讓他女兒被魔鬼綁架,其實應該是,教授女兒過不了憂鬱的心魔並自殺了結一生。教授也在他的幻想中,因為整篇故事就像是他幻想出來的,作者厲害之處就在將它具象轉化,讓這些憂鬱、對抗心魔,變成重拾希望的感人故事。除了前面提到的惡魔附身手段,公路敘事方式,一來可以向經典和大師致敬,重要的是,它有一股洗滌心靈的作用,出現在全書一半的地方,開始把氣場調回正義一方,接下來就是如何反擊戰勝魔鬼和心魔;此外,搭配閱讀女兒日記的各式橋段,也隨意引出各種女兒生前的回憶,這時,爸爸才真正了解女兒也受到和他一樣的苦痛。也透過回想,正視小時候看見哥哥被爸爸溺死的陰霾,由女兒生前的最後一句é找到我û和患癌卻奮勇抵抗病魔的女性摯友,讓教授找到戰勝生活活下去的力量。

女兒是真的不見,還是早已不存在?好小說是世界上的一個謎題,本書最後就是以文字精心策畫的九宮格謎題,擺脫先前緊張、恐怖氣氛,令人神清氣爽。它是開放式結局,讀來心中不免有點怪怪的,還是不確定教授和女兒是真的重逢嗎?!由於先前我將她女兒視為自殺確定,因此,我不認為他們再度重逢,而看作是,父親經過一連串洗禮後,壓抑的心靈也得到解脫,最後也步上自殺一途,才能和女兒於結尾相見歡。沒將女兒視為已不存在,那將無法合理說明惡魔在全篇中的腳色,因為反推的結果,會證實惡魔是確有其存在。如果不辯父親是否真的和女兒重逢,或許可將它視為一部父親失去女兒後的心靈之旅。

此作完美融合了眾多元素,是值得一看的特殊作品,不僅是恐怖驚悚帶有奇幻而已,更要注重憂鬱病的世界和親子間疏離的問題,在處處是隱喻的背後停下來深思。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耶裡克.艾克索.頌德(Erik Axl Sund)

譯者:謝儀霏

出版社: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6/27

ISBN9789868870093

首先吸睛的是,作者雙人作家的筆名。他們從2010年開始創作一系列黑暗又令人上癮的小說。這裡要分享的是【維多莉亞.柏格曼三部曲】的第一部曲,也是他們初次合作的作品,【烏鴉女孩】。不免讓人好奇,他們如何工作,會是重唱還是合唱一樣的組合,最後都要有默契的混成能發表的作品,表現出同一的高度,卻也冀求能看出個人特色。書中有兩大女性主角警探荷內特•西斯貝裡和心理治療師蘇菲亞•塞德倫,幾乎是交替的在書中輪番發聲,或許,不在像過去由單一作者分飾兩角的精心刻畫佈局,雙作家可以各負責一角色的處理。

然,令人弔詭的是,兩主角色間,不時會穿插捉摸又殘忍的真正嫌疑犯犯罪的身影或是聲音,也許就是用這種手法,讓整部作品很黑暗,黑暗得一直有種毛骨悚然、不寒而慄的感覺。

試讀前,由封面的一段導讀,讓我有一概念,維多莉亞.柏格曼就是在追查的真正兇手。章節的片片段段顯示,警方的辦案暫時都將線索投向戀童癖慣犯所為,但她之所以成為今天的「烏鴉」女孩,是從小由她父親調教而成--性侵與虐待,父親在她心裡建了名為苦難的房間,讓她內心發展出多種人格,內文充斥著各種人格轉換的行為和思想文字苗速,讓整部小說異常複雜;此外,心理師錄下的各種障礙失能角色的對話,文字精煉但確實,讓我們掉入人類心靈的邪惡、受壓抑潛意識的變態思想。衝突的是,她的父親在第一部仍逍遙法外!

這本書讀來有種大惑不解,急著想知道更多的衝動。像是,為何她是烏鴉女孩?烏鴉在東西方所代表的意徵不同,南歐主要受到古希臘神話影響,烏鴉由此背上了欺騙的惡名。在北歐,烏鴉卻成為思想和記憶的化身,眾神之主奧丁左右兩肩的兩隻烏鴉協助他去巡視天下,因此對天下的事情無所不知。中國作家魏永生(筆名玉七)也以此創作了《紙上懸疑劇:烏鴉女》的驚悚小說,利用的就是我們熟悉的烏鴉嘴來讓恐怖陰雲彌漫。

為了爭奪某種資源,烏鴉很少採用打鬥方式,而是採用威嚇欺騙和偷盜來解決問題,對於處於特定地位的人群或集團,或許是一種合理的自衛手段,有如強勢集團在爭奪資源時,把自己的文明商業規則強加給弱勢集團,原本也是一種誘惑和欺騙!烏鴉的聰明,牠有選擇異類的弱勢特點進行攻擊的習慣,像馬其頓山莊的烏鴉就被報導,專門搶奪兒童手中的食品!

或許,維多莉亞.柏格曼正如烏鴉般,聰明的有記憶的思想,因此,她記住了父親對她的舉動,兒時與夥伴-馬丁,戲水時,讓她有衝動,因為她曾看到馬丁被馬丁爸爸洗澡時玩弄生殖器,所以想要拯救馬丁脫離她那種痛苦,因而開起了復仇循環,這種衝動,作者用了生動的比喻描述它,”烏鴉進駐她的腦袋,黑色翅膀在她眼前拍動,……”,接著失去理智的一陣亂打,鑄下大錯,這一錯,鑄成了小說裡提到的幾場虐幼童致死案件,但至今不明白的是,她為何會對幼童進行去勢,或許,就如我想像的,她要為受侵犯而汙染的小男童的生殖器作淨化,這個做法就是烏鴉用來欺騙別人,其實也在欺騙自己的,一種解決問題的手段

另外一個奇特之處,作者對核心的兩位女性性格皆精心刻畫,但是卻讓整個故事相當陰鬱,或許是用來累積張力,此外,在第一部裡看不出其他用意。但是我想到,這或許是雙作家分別描述兩位女主角後,試圖用一個橋樑將她們連接在一起吧!她們兩個的私生活,一個有家庭,但是因為工作忙碌和丈夫形同陌生人,因而沒辦法搞定正值青春期難搞的兒子;一個是和在另一處有家庭的男人戀愛生活,但是完全被蒙在鼓裡,直到她發現想要生小孩卻生不出的真相是…..。最後兩個角關係好到快要演變為同性戀的劇情。這未必代表瑞典社會的普通現象,但他們的作品讓我們看到,瑞典小說又有新的可能。

最後,故事點評提到,作品會有驚人的轉折,讓我更期待後面兩部作品的內容。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珍妮佛.夏伯里斯.貝特曼

譯者: 卓妙容

出版社: 親子天下

ISBN: 9789869333986

出版日: 2016/09/05

無論書的敘述或場景,充滿了舊金山海灣一帶的氣息,像是,創造新穎的遊戲規則,還有網路溝通,虛擬貨幣等。原來作者是在這裡長大的,仔細看了作者簡歷後,發現作者根本是把自己的興趣和夢想,利用規劃的長才,參雜了愛倫坡密碼學懸疑推裡和冒險後,灌注到女主角身上並形塑了舊金山的新樣貌-獵書遊戲的發源地。


在書中,這個遊戲的發起者是葛斯華德。這項遊戲是人們將讀過的書藏在公共場所,然後把線索上傳到網站,讓其他人去找,藏書或找到書都可以獲得積點,被找到藏書者也能獲得。點數越多,層級越高,在網站的權限也越大,可以看到不同書的隱藏內容,或是玩到未公開的遊戲。也能用點數兌換發起者在舊金山海灣出版社的東西。

發起人在故事一開始就中槍並住院,但是背後的指使者不名,這個小說的發展就是去揭開這位真凶。隨後,有一條貫穿頭尾的主軸故事就發展開來了一位12歲小女孩-艾蜜莉意外發現發起人在兇案現場遺失的一本書-愛倫坡的《金甲蟲》,這本書也正是幕後真兇逼使兩個現場作案人員苦苦追拿的。這兩團情節,自身發展,也時爾交互影響。艾蜜莉很快就發現書裡暗藏玄機,並認定是發起人為公開的新遊戲,而為了解開謎底,她和新認識的同學-詹姆斯及哥哥-馬修鍥而不捨的追尋線索;後面的真兇在追查這本書時,意外的知道艾蜜莉在解謎尋寶,於是暗中跟進,準備在最後現身並來個螳螂捕蟬,誰知,發起人的多年好友-荷里斯特,在艾蜜莉尋求協助解謎的過程早知事有蹊俏,於是成了後頭的黃雀,總算化險為夷!結尾的時候,發起人才又現身,將這段恩怨交代清楚做終結。


除了上述主軸外,還有幾個精彩且有輔助情節的分支,像是,艾蜜莉的學校生活,帶出同學情誼,還有美式教育方式及情節引出的密碼學探索;艾蜜莉父母選擇的生活和教養方式,帶出兄妹的情誼;發起人和荷里斯特情誼;發起人和兇手的勞資關係等。

這種趣味性的書籍交換模式,又比現在的漂書更讓人雀雀欲試,同樣可以上網追蹤書籍流向外,每個要漂書的人要主動的探勘藏書地點,並設計出適當的線索供人破解。很令人驚奇的是,幾周前,比利時一所小學校長已經發起了相似的獵書遊戲,不過起因竟是圖書館沒有足夠空間擺放所有書籍,還有受到手遊精靈寶可夢GO風靡全球啟發。不論如何,這類創新的地方在,改變單方向的由作者寫出訊息,然後讀者接收,而使閱讀的過程,讀者會忍不住跟著一起思考,跟作者一起互動,讓參與感帶領讀者正向回饋,會有欲罷不能而一而再而三的主動學習,大量閱讀自然產生,不用鼓吹一年要讀幾本書了,這不是國內鼓吹的翻轉教育嗎!

這類遊戲或密碼破解,可以視為結果已知或答案已經提供,因此,重視的是每個人觸及結果所建立的過程,期間可以與其他人交流,但是嚴禁抄襲(艾蜜莉老師堅決強調的)。這是我們所熟知的美式教育,它建立了良好的概念,且藉由交流過程可以訓練表達能力和不畏懼的信心,這也是國內教育所欠缺,近年一直強調的networking就是這樣氛圍下養成的!

另外,艾蜜莉不小心在課堂上被老師發現她抄寫的密碼紙條,使老師提出密碼破解競賽的教案,由此可看出美式教育的彈性和啟發威力,也顯現老師對紀律以身作則的一面如果違反上課規定,就由不得老師發展下去。不過,遊戲到最後,只剩很有興趣2人在互相pk,其他人則是意興闌珊,這也帶來我們發展特殊翻轉教育時的借鏡,這類活動是否延續期不長,老師要有應應對策,時常更新教案也是必要!這些pk過程中,書裡也藉此深入淺出的講解各式各樣的密碼系統,增加讀者一起參與解謎的動力,讓人大呼過癮。

故事中的三段情誼,要看作者如何描述產生爭執和破鏡重圓後的無痛式說教。重點是尊重夥伴的選擇,還有團體內的分工和信任。破解爭執後產生的冷戰,是需要一段冷處理的時間,時間中,真正的情誼會繼而發酵,發酵在彼此的心裡會有過去美好共同奮鬥時光的溫度,而和好也許不用說到話,只要真誠的單純的去做就是了!

艾蜜莉的父母,每年搬一次家,目標是「五十個州五十個家」,他們希望子女和自己可以藉由探險、旅行,體驗不同的生活。聽起來很先進,但是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效果不同,書中艾蜜莉和哥哥的感覺就是完全相反,對艾蜜莉來說則是很大的負擔,她沒有辦法形成長久聯繫的社交圈,和新學校有格格不入的感覺;相反地,哥哥已經走出這樣的憂傷,找到新的生活方式,更產生豁達隨遇而安的想法,也能說經歷這些讓他更成熟。兄妹間藉由一次的分享,把因為彼此間差異給化解,有賴哥哥主動行為感動了愛蜜莉。

最後談到,兇手的記恨,是建立在對發起人獲得的資產,也就是最後愛蜜莉找到的寶藏,有一種覬覦的心態,而且深到執迷不悟,因而犯下大錯。兇手和發起人間屬於勞資關係,資方有提供適當的薪資作為回報,勞方的兇手覺得不合理的話,應該要提起調解或訴訟,但是兇手選擇卑劣的手段獲取最後的寶藏。而實質上,發起人也有口頭承諾(是否具法律效益?),如果兇手尋藏寶線索找到那份寶藏,寶藏內容即為兇手所有,但是兇手缺乏勇於冒險的精神,因此錯失獲得勝利的機會!


這本小說有向大師-艾德格.愛倫坡致敬的意味,他正是以懸疑及驚悚小說最負盛名,一百七十五年前的短篇作品〈莫爾格街凶殺案〉確立了推理小說的基礎架構。之後兩年,發表了〈金甲蟲〉,是本書最重要的發展支柱,它們都是關於密碼、解謎的故事。除了灣區一帶的氣息,輕鬆、歡樂的風格,讓人一頁接一頁不肯放手,彷彿置身舊金山一帶,直到夜深才肯罷休,即便320多頁我竟只花了兩個夜晚就看完了!此外,還提及名作家傑克・凱魯亞克、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似乎是要藉由故事的氣勢,暗示我們趕快也去拜讀這些的名作!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禁忌圖書館》、《禁忌圖書館(Ⅱ)幻變迷宮》、《禁忌圖書館(III)魔鏡宮殿》

作者:謙柯‧韋斯樂(Django Wexler)

出版社:皇冠文化

譯者:謝靜雯

這是一個講述少女愛麗絲在失去父親和整個家庭後,由老讀者傑瑞恩帶領學習魔法,並進一步發現父親的死是傑瑞恩造成的,於是設法囚住他並推翻不民主的魔法圈生態。


第一集裡,愛麗絲發現父親在家中和奇怪的生物對話,隔天說要出船去辦事,後來愛麗絲竟在新聞中得知父親的船難;在家中物資被瓜分完後,她被指示要到收養的伯父傑瑞恩家。雖然被指示不能獨自進入家中的圖書館,但是好奇心強烈的女主角還是暗夜裡在名叫灰燼的半人半貓帶領下闖了進去,並無心掉入魔法書的世界。幸好,出於自救,成功將魔法生物簇仔馴服。自此,她擁有了控制和施展簇仔特性的能力,傑瑞恩告訴她,愛麗絲和他一樣是讀者,並在愛麗絲的選擇同意下,正式收她為徒,要訓練她為讀者。之後,愛麗絲又收服了樹精。後續,她在圖書館撞見當日與父親談話的生物,為了追查父親生死下落的真相,迫使她再次踏上書中的驚險之旅,就在和讀者同伴艾薩克打怪練功的模式下直到最後,竟然越級收服了迷魂怪龍!這集可以說是愛麗絲的成長紀錄,很多地方也在設定魔法世界的規則和圖書館的環境。

第二集的開始會讓人對不上第一集的尾,繼續看下去,可以知道是距第一集一年多後的場景,愛麗絲顯得更有自信,特別是使用魔法上,比之前多收服了惡魔魚。這一集是脫離上一集幼嫩的外殼,準備展現她的自主想法和危機中的團隊領導力,這也是為第三集做鋪陳,只有使大眾信服,使團隊成員彼此信任合作,她才能打破舊魔法制度,開創屬於自己的時代和團隊。故事開始不久,鋪陳格局就擴展開來。在傑瑞恩安排訓練下,收服了恐龍史百克之後,就進入這一集的核心愛麗絲和其他讀者被各自的師傅派往伊掃的圖書館,主要是要押回殺掉伊掃的學徒雅各。但是誰知道那裡的迷宮仍有迷魂怪狼在鎮守,重重的機關等著一行人破解。愛麗絲就在這樣危及的情形下,幫助其他讀者化險為夷,因為她擁有龍的能量協助,可以操控迷宮的紡線。最後,仍要靠龍出面去壓制狼,事情才告一段落。狼消逝前被迫呈現伊掃當日出現在愛麗絲父親海難的場景,意外的跳出傑瑞恩,竟是傑瑞恩不經意的惡鬥結果,害死了他!誰叫魔法是奠基在殘酷跟死亡上呢!只有達成目標,而不擇手段都是被允許的。

第三集裡,愛麗絲帶著復仇的心情開展出去,卻又要隱忍並服從傑瑞恩的指令下行事。在一次任務後,傑瑞恩宣布要遠行一周,愛麗絲和家中圖書館守護者終結(灰燼的母親)商討報復傑瑞恩的內容,終結建議她要到書中-鏡之宮的地方取回《無盡牢獄》一書,利用書中的陷阱將傑瑞恩囚禁起來。接下來,愛麗絲就展開為期近六天的長途征戰,有三關:先認識爍兒,並幫助火族人消滅藍寒這個怪物;接著和爍兒到了冰巨人的領土,認識女王之女-艾卓德,並一同前往鏡之宮且答應女王會平安歸來;愛麗絲獨自上宮殿,拿到《無盡牢獄》卻被催眠,差一點就丟了性命,好在及時收手,才能由險境歸來。回來後,很順利的誘導傑瑞恩掉入魔法陷阱,卻意外地釋放陷阱裡的怪物-奧若波里恩,牠會吸光周圍有法力的東西,是好久之前老讀者們合力創造出來卻沒辦法應付的大魔頭,一開始化身成第二集已經死掉的讀者蓋瑞特,只有愛麗絲能看破牠的陰謀,最後,再次靠著她異於常人的觀察力,發現怪物的弱點,在千鈞一髮之際解救了,因釋放時造成驚天意象而前來的小讀者們和圖書館各入口世界裡被保護的生物。


整個故事讀來,簡潔鮮明,在一開始就和現實世界切割,讓讀的人有種奇幻的氛圍,即便很多打鬥的場景,但都不是血淚斑斑的殘酷印象,或者大奸大惡的權術陰謀,反倒給人一種親民的感覺。雖然愛麗絲很謙讓有禮,但,我還是覺得故事太英雄主義走向,也許是這樣的快節奏感,讓我們有種難以置信的英雄誕生了,不過更大的因素是,腳色設定上,除了壞人和沒有主見盲從的另一類人(或是和壞人對抗完全無力的弱勢一群)外,只有愛麗絲單一好人的腳色,也只有她具備洞察事物本質而敢起而抗之,彷彿全世界都睡著了一般。因此,不像真實世界成功者,總是歷盡滄桑才獲致成功,她的奮鬥故事多了點童話色彩。也因為如此,愛麗絲給人的感覺是簡單的,勇氣更勝過謀略,或許小說想傳達的,能夠推翻救制革命成功的人,都是帶有良善信念,然後就起而行,多試幾次,那種永不放棄的精神!

別因為出一次包,就全面否定自己。書中一腳,艾瑪,就象徵這樣的人,她有點近似自暴自棄,因此,只能在別人指喚下過日子,當一個取代性極高的人,用完就可拋,沒什麼專長、沒什麼特色。希望人人都能當一個擁有獨特性的人,每個人生而獨特,只是需要花時間理解自己的特長與缺點,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但如何適當的讓自己的優勢彰顯,讓自己的劣勢稍稍隱藏,是需要花時間學習。

不要是年紀很大,被成見困囿的那些人,像是書中的終結一腳,雖然她們早就想推翻老讀者,但是卻不敢行動,即便你再怎麼小心翼翼,終究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就好像,這些挫折註定要在命運裡找上你,讓你學會如何處理挫折、面對困難,在每一次差點被擊垮以前,學會從谷底重新站起來。要不是遇到愛麗絲,恐怕她的計策也無法推行。這也說明了,成事要看時機和對的合作對象。

難能可貴的,愛麗絲從頭到尾,雖然長大了,有了領導團隊的能力,但是她的初心不變。除了想找到父親的下落外,她一直想解決老讀者所訂立的邪惡魔法世界規則為什麼一定要殺死生物,而不和牠們好言規勸以達降伏的目的?諸如此類的為什麼還有很多,都是在說以強大的魔法,以暴制暴,以眼還眼。這裡沒給答案,故事就停在她準備要面臨的未來世界。它應該是美好的,但是有待愛麗絲繼續成長,能夠增長更多智慧,她需要再行動前考慮更多後果,希望她不會像終結一樣,反而滅了勇氣而窒礙難行。這需要時間學習適應,特別是,未來有一天她想重返正常人類生活的世界時,也找到專屬於自己的那條璀璨道路。若想拾回迷失已久的自己,可以回想自己的初衷,縱使遭受挫折,都當作一次學習,時刻警惕自己,並檢討是否有增進自己的機會,而將初衷擺在心上,也別忘記一路走來始終陪在自己身旁的那些人,他們才是在你最低潮的時候不願放棄你的那群,即便在你最難堪的時刻,仍然願意相信你是最好的,在心上想起他們,能讓你永遠記得自己最真實的自己,沒有面具,沒有偽裝的那個自己。


本故事也許還有另一含意,希望大家重視人類和動物的平等對待關係,不要因為我們能驅使更多的力量,反而造成動物虐待和傷害事件。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英文書名:  The Tilted World

作者: 湯姆 法蘭克林/ 貝絲 菲納利

出版社: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6-08-29

ISBN:  9789862137031


這是一個私酒釀造員荻克希克雷和緝私探員英格索的愛情故事,並以1927年美國密西西比河 (美國第一大河) 的洪災歷史事件為軸貫穿整篇。歷史事件是真的,小鎮則是虛構,因此,作者特地詢問一些博士級研究員和蒐集相關歷史資料,並實地走訪當年堤岸因洪水而裂口的位置,務求史實的真確性。讀完這本小說,至少有三個方向的偵查重點可以推薦給後續讀者注意和討論第一觀察作者如何將虛構的故事安插到事件裡,尤其是他的鋪排方式;第二描寫洪水恐怖性的精采程度;第三看完故事後是否有後續探討的問題,因為當年洪災導致美國南方地景全變,影響非裔美國人北遷,胡佛入主白宮更改變了種族關係和政治。


未打開書前,我很難想像它會以怎樣的方式來介紹這條鬧洪災的大河,還有周邊的事件,也許腦中閃過的是紀錄片的黑白投影形式,或許無聊但寫實,但我覺得閱讀小說就不要帶著太多的假想,順著作者的鋪陳,才能得到最多樂趣和驚喜,也是讀到剩四分之一時,才恍然大悟作者巧妙的安排和設計,本書真正精采的描述也都在後四分之一,那個部分我僅花一個晚上就讀完了,反觀前面的部分,讀得真有點心不甘情願,每天大概是二十幾頁就了結這一天的工作,也因此,光前面的部分就花了超過兩個禮拜。

正因為這個小說設定在愛情故事,前面一半的部分,男女主角並未碰面,書的設計採兩邊平行描述,以交叉章節的方式呈現,交代清楚男女主角的個性和生平,所以,像我一開始就滿心期待洪水事件的描述和爆發,會完全摸不著頭緒,作者到底在寫什麼,這些枝微末節交代那麼清楚幹嘛?!而且各章節內,雖然是按照洪水發生先後順序的時間軸在進行,但為了補足這些細節,就必須插出來用講故事的方式回頭看,所以越心急想猜出結果,反而在仔細推敲作者描述性的文字時,容易疲累失去耐心。而男女主角在書的一半後可以面對面觸及的原因,在一開始就設定好了。男主角的身份必須去小鎮裡找出私酒商,而女主角被發現是私釀酒的一員也成為第一爆點。這當中的劇情催化劑是,一開始男主角在追查過程發現了一個命案現場死去親人的嬰兒,同為孤兒的男主角決心幫他找到好的寄宿家庭,輾轉來到痛失小兒極度想再有小孩的女主角,因此,一拍即合,且幾次前來偷偷觀看嬰兒的行為,讓男女主角間的隔閡降到最低。前半部很難進入狀況的原因還有一點,作者在開始沒多久,就揭曉讓大家知道女主角的丈夫傑西,是真正的釀酒商,是那個會罪惡滿盈的大壞蛋,所以,完全無法知道這是一個愛情故事,反倒更想讓人去猜出男主角怎麼獲得證據逮捕犯人。

女主角的愛情坎坷,讓我想起大愛劇場《我和我母親》。劇裡女主角母親和本書女主角有相同的命運。都是在很年輕(16歲時),不經意的路上,遇到一個外貌姣好的男子,隨即墜入情網進而結婚生子。等到經營婚姻時,才發現丈夫的怪異職業和對家庭不盡責的態度有所感冒。書中女主角,在遇到天大洪災時,對男主角的捨命相救和殷勤陪伴下,再次燃起愛苗且發生關係,但也要等到事後知道自己丈夫在洪災中喪生,才大大鬆一口氣,最後有著圓滿的家庭生活。

雖然洪災故事的前後不過兩個禮拜,對他們來說卻是一輩子的機緣和記憶,真正點燃愛的動作,就像洪水潰堤,都在一瞬間,雖然這段緣份,可以說是有效碰撞,發生前後也像故事一樣才兩個禮拜(沒緣份,就是無效碰撞,撞在多次,時間再久都沒用),卻帶來無限希望,因為經歷了死亡到重生的過程,只要過程不放棄,留住這條命,總有希望看到明天的奇蹟。我覺得這類的故事,不是在告訴我們,不要被人的外表所迷惑,當然,不以貌取人絕對是從老祖宗就有的智慧,但是試想,誰都想早點遇到最適合的那個,但有時當下別無選擇,因為,無法得知或當下滿足於眼前已經認定的那個,也只有夢想成真時,才會知道前面的路走得坎坷,也只有這樣才能看清對與不對的人。事情也是相同的,只有當上主管或成功時,才該回想並把經驗講出來分享,但是這個經驗不是你的經驗,最好的經驗就是實地試誤造成的傷痛和失敗,那樣才是有效的成長開始。現在這個年頭,大家開始提倡談論失敗或失敗學,它和成功都是不可全信,那都是因人而異的。

書中女主角描述找到真愛的感覺也很精采,那是即便不交談也能感覺到對方,是從來不曾有過的踏實感,感覺有人在幫忙,不需要覺得自己軟弱而丟臉,軟弱也可以是堅強的表現,別在別無選擇,那種過往裝出來的堅強,只不過是在心外築上厚厚的牆。


另外,文中描述洪水的情形,將它擬化為至少兩種東西,一個是火車頭。它破壞的情景,就像火車全速前進,所經過的東西都希車輪般翻滾衝撞。描寫逃亡的人們和牲畜,就像松鼠不斷的往上攀爬,和綠枝葉相比,洪水就像巧克力在下面滾滾伺動,這個動是不規則的往前橫衝直撞,它不照原先河道走,看到擋土堤防就撞上去,撞擊的反作用力使河水急速迴轉。在後期,將洪水比喻為猛獸,巨大的爪子直接將小鎮挖掉。


書的時代雖然是南北戰爭後,已經廢除奴隸法案,但是北方的勝利使得大部分的政治權力和經濟都轉移到北方,南北戰爭實際上在美國白人心中與廢除奴隸制關係並不明顯,南方的生存者還是受到戰後的貧窮。為了持續的獲得聯邦(北方)的項目撥款,南方人無視科學與實驗測出的結果和其他方法,盲目「修堤岸」這唯一的治理模式。這種人制的結果,在很多情形都是弊端都可借鏡,像是五年五百億的經費,導致大家申請的名目都是為了衝高國際期刊發表數目,之後改變撥款機制,大家就朝增設國外講座方面爭取,實質上對台灣高等教育提升是否真有幫助,都要審慎評估。

最後一個部分,就是在上述背景中,要大家回憶有關於胡佛腳色的定位,但是書中描述和解說甚少,最好自行補足這些歷史背景。書中除了一開始點出他派專員調查私酒還有競選總統的事外,就要到最後結尾的時候才說到,柯立芝沒有要競選總統連任,洪水決堤後,面對州長市長們寄來的求救信無動於衷,也沒有前往災區關心受苦的人民,反倒是當時的商務部長胡佛被指派救助重建工作,而胡佛趁著洪水造勢成為媒體焦點,把喪事變喜事,鼓吹自己的英雄形象,進而導致他後來當選總統。

書中的小鎮和格林城在美國西南區,原本是棉花經濟區,歷代是黑人被奴役做農事的地方。歷史上,胡佛面對媒體報導難民營中虐待奴役黑人的醜聞,不僅沒有制止在難民營的惡行,反而在調查核實之後打壓新聞媒體維護自己的正面形象。他還和當地黑人領袖達成私下交易,以當上總統後促進黑人權益帶兌換,使黑人群眾對他救災不力的表現三緘其口。而為了防止黑人逃難後把難民營的虐待醜聞向北方媒體曝光,也為了避免黑人逃難後不再回來導致他們缺少勞動力,當地白人政客奸商還在決堤的時候阻撓黑人乘船離開,封堵火車站等重要交通樞紐。書中描述的正是因為怕淹水後,黑人會北逃,因此才積極迫使黑人堆沙包做高堤岸,壞人傑西應該是被幕後想壞這件事的人唆使,而且被允諾事後會當上州長,才進行堤岸炸毀的壞事。當瞭解史實的背後,反倒覺得書中男女主角更接近於活在他們的世界,讀者也要適時的跳到大場景去觀察,男主角的夥伴罕就是能觀察全局的人,相對地英格索後期比較被愛情沖昏頭,或許在暗示時代背景的某些人;而罕最後逼使傑西自殺,也突顯執法者面對問題的兩難,到底是要完成任務拘捕犯人,還是對他炸開了個缺口讓人們逃逸暗自稱讚而充耳不聞?

事實上,胡佛當上總統後,否認之前達成的協議,在黑人民權事務上敷衍塞責,黑人受災民眾只能拿到劣等的食物和必需品,黑人只好鋌而走險,引發南方持續的治安惡化。胡佛的行為從而改變了美國政治版圖。原本長期支持共和黨的黑人選民(因為林肯的關係),卻在1932年大選中集體跳槽民主黨、支持胡佛的對手小羅斯福,並逐漸成為民主黨的鐵桿票倉。

洪水也加速了黑人的北方大遷徙,在北方做工人,雖然仍遭到種族主義的壓迫,但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都比以前在南部好。黑人裡逐漸出現中產階級,逐漸有了穩定的家庭和社會關係網絡,甚至清晰的階級意識,最終醞釀了一場席捲全國的民權運動。

英文書名原本是傾斜的世界,但是出版社後來改譯醉倒,我覺得這個更改更妙!因為書中本就提到私酒商和釀酒,更有一種暗喻,世間某部分的人被他們醉倒了,因此做出不良的政策和行為;有可能是指胡佛,也可能是傑西的幫傭行為,還可能是那些無知的沙包填補堤岸的工人(代表人就是傑西的叔叔);同時也暗喻了一場跨災難性演出的偉大愛情故事的誕生,那男女主角醉到在自己的甜蜜世界;又或者是那些悲痛的民眾,有一種醉倒了世界,灌不醉自己!懷抱濕漉漉的心情,放眼霧濛濛的人生,有點膽怯、有點害羞、有點迷茫,還有一點點小期待,可要質疑阿,在這個光怪陸離的城市裡,守候、我忘不我的仰望,究竟能否發出一絲微弱的光芒?或許沒有人能夠注意到那心頭的陽光,因為它就快黯淡得連自己都無法照亮了。來之時,誰還會相信那賭注一生的誓約?快樂很短,很容易得到,幸福很長,卻很難維持!祝福男女主角能有長長久久的幸福一生!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傑弗森.貝斯齊

譯者:江先聲

出版社:啟示 出版社

出版日:2016/8/6

ISBN:9789869312516

常常,我們會對資料或發掘的遺跡或證據,以個人觀點去解讀想要的內容,反而讓它蒙上刻板化的陰影,這回的主角正是耶穌!作者要述說一個個的故事,讓套在祂身上的枷鎖被解封,讓我們發現真正的耶穌。就從祂發生的故事開始!讀聖經(舊約,而不是從新約開始,要含括以色列的故事)。就像中國人對佛的信仰執著,也是在熟透了媽祖的傳奇,或是目連救母的故事等,那是一樣的。現在的人,未必會感受或親眼見證神蹟,但是讀了故事,彷彿那就是真的一般。另外,作者也舉很多自己實際發生的事,還有國際時事等,來開啟他要釐清的聖經概念。
我是個基督徒,但是比起那些教義和福音,我更熱衷耶穌的文化和相關的建築藝術。因此,更需要了解宗教背後的脈絡,才能對它有更深的體會。作者給的,讓我們以祂的眼光去認識公元一世紀的事(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太區),我們不見得要是神學家,但是透過對信仰的省思,我們也可以有神學觀點。
其實,任何信仰的背後,不是為了死後到那描述的美好國度,而是讓那美好國度和應該有的習慣,在人間先達成,那死後這批被認證的人們所在的地方,自然就是信仰掛保證的那個地方。所以,就像書中一再提到的例子,信了這個觀點,也只是”結婚”的開始,而不是終點!所以,信了之後,我們要不斷的改變自己去符合那個世界的標準。而本書三分之二在談的就是信仰三步驟: 要先接納耶穌做救主,再來成為他王國裡的民,並在生活中納入耶穌的統治。剩下三分之一要告訴你,進入神的國度後,該做三件事已獲得死後的驗證: 一是服務別人 (故事裡為別人洗腳),二是愛你的敵人,三是感恩。唯有如此,聖潔隨之而來,喜悅也隨之而來。
看了這本書,我總算了解教會的弟兄時常熱心地找我去讀經和聚餐,那是有意義的: 現在不能常去聖殿親近神,但是藉由大家的呼喊,讓神與人同在,並且讀著耶穌愛的故事,以故事的方式來生活,弟兄們就是這樣的社群。耶穌在最後一次相聚時,也是以聖餐的方式取代宣講。分享生命經驗和社會處境,大家真正被當成一個人來看(生活中,有多久沒被好好聆聽?),重新和經典的故事對話,期待在內心蹦出今日所要的啟示,那就是祂對今日的話語。與其信守教條,像這樣真正了解經典,才能活出信仰的生命力!我回想,剛去的頭幾次,還真不能適應,大家怎麼可以侃侃而談自己的缺點和失敗的經歷,在還沒輪到我時,簡直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到底要講些什麼?還是學習別人的說法?好處是,真的能虛心的回想和聆聽人的內容,但是,我們不該用別人的觀點,我們內心應該住著自己的祂。
讀的過程,我想起之前也是批判意味濃厚的 《都是孔子惹的禍?》一書,他批評專制主義對中國人產生的框架,對裡面的制度和禮儀僵化的操作,使得一開始的好意都失去了活力。現在,大家推行創意,如果這個框架深植人心,那主事者也只能套用制度在推行創意上,那創意還會有活力嗎?那還是創意嗎?對祂的信仰也是一般,不該流於做好口號和形式,應該維持創造性的緊張關係,讓這些事自己說自己的故事!回到原初意義,對這些框架提出批判,喚起生命的熱情,你的祂自然會現身,讓過去與實況不斷展開對話吧。讀任何其他被稱為 “聖經”的書籍,也不要被權威帶走了你的”耶穌”。
很多人都在追求成功,祂卻是從頭到尾都在和失敗奮鬥,挑戰權威卻死於非命。因此,看清這點,也許世間能更早有一堆失敗學的書,並不是信教就是成功的開始,祂沒說的是,像佛陀一樣,要經歷生活的苦難才能修成正果,絕非不勞而獲。但是碰的一身傷卻也是有好處,結了疤,讓你的傷口不再敏感疼痛,成為有故事的人。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金璽別

譯者:蕭素菁

出版社:商周出版

出版日:2016/8/4

ISBN9789864770601 

作者從自己摯友離世經驗開始,深悟能為他做的,僅只守護人間最後尊嚴而已,也在偶然機緣下,加入禮儀師行列,後來,更改為遺物整理師。

我已經忘了是看到文章還是某部電影,但是我對這份工作已經有初步認識: 不是整理往者的軀體,是將其留下的痕跡清理乾淨,將整理好的遺物伴隨工作時觀察往者留下的最後訊息交給家屬,最後在打掃周邊。這在未來會越顯重要,特別是,日本近期吹起的零葬觀念,即便是要減輕活著的人的痛苦,但,再怎樣,也會留下些什麼,這些非大體的周邊空間部分,就是遺物整理師的工作,也可以稱是未來的好好送他最後一程真諦,我們只需記得那些深愛過的一幕幕回憶!

透過本書一篇篇工作心得,能一探這項職業的紀實,通常工作時間是在附近鄰居出沒較少的時候,先確定是否遺留污染的物品,並予以封包及移出,如果周圍房舍密度低,才將窗門打開予以通風,有時候會以抽風機協助。如果室內空氣太糟糕,會先噴灑煙霧消毒劑和脫臭劑,但也有例外,像是整個空間佈滿了蒼蠅,只能先噴灑連人都會窒息的殺蟲劑,先去除掉牠們再開始工作。接著,進行遺物整理,通常會被委託要找某些物件(像是金錢或地契);最後,把地板清理乾淨。描述整理的過程,就像在閱讀偵探小說,而且有需要委外整理的案子,大概是孤獨死亡、自殺、犯罪死亡等,因此不免好奇,選擇死亡的理由是什麼,有什麼是活著比死還痛苦。

不過,也有案子是年輕小姐委託請掃家裡的,跟那些死亡無關,但是屋中成堆的比人高的垃圾,地板積滿貓大便,也是怪恐怖的!這類人已經因為缺乏被關心,開始失去生存的意志,再有下一步,離死已不遠矣。要緊的是,能及時換個環境,這需要有人的幫忙,帶領過正向的生活型態,不然,他們寧可待在像垃圾場但是有的地方。而這裡大家是否好奇,這個行業跟清潔打掃沒什麼分別?書中有特別強調,他們用的是藥劑而非清潔劑,在特殊材質上,用清潔劑反而會弄巧成拙,使臭味黏在材質而驅不散,所以也算是特殊長才的領域。

之前看的某部電影裡,整理師主角遇到一位父親委託,要整理小孩的房間,而那位父親一點也不嫌腐臭,不戴口罩卻滿笑臉,搶著主角的工作,頻頻示意可以幫忙,大概是父親殘友愧疚,想為孩子做最後些什麼。作者紀實裡也有這個的情形,長者總會毫不猶疑的去抱屍體或遺物,反觀,若是小孩,他們只想確定是否留有金錢價值的物品,即便是有紀念意義的照片,也嫌汙穢!那筆錢,多半是父母留下處理喪葬的費用,但是子女先離去可能不會考慮父母的感受太多;在未來的零葬社會裡,或許不用事後再多繳費用,那可謂真正的天人永隔”!因此,有感考古發現中國人喪葬制度或禮儀的出現,足見老祖宗就有的智慧,那是現代極欲簡化繁文縟節的世代沒辦法體會。

最特別的是,不知是出於職業慣性或是另有考量,最後有七大叮嚀,我倒是覺得這是孝道的叮嚀,特別是子女常愛在父母耳邊一再懇求的。憶起數年前祖父過世,隨意聽到父親輩們整理完遺物的心聲,他們才發現,自己的父親把所有東西都分門歸類的清清楚楚,帳冊和發票清清楚楚,這和我小時候印象中的祖父是同個形象:日治時代長大的,有收集手錶和簡報嗜好,總是把廢紙摺成垃圾袋,連塑膠袋都會整齊存放。令人難過的是,他保存良好的高級外套或衣服等,可能很多都沒有穿到吧!叮嚀裡就提到,請在生前充分使用物品,並為自己而活,只要留下共同記憶即可。我馬上想到國中地理老師的一句話,那是說,不要將所有的營養物質都留給小孩,沒錯,父母們也要為自己而活,像那位老師一樣,先留給自己一份!

本書的圖片和色彩設計,採一種漸層及柔性調,靜止卻淵遠流長,不僅是呼應各節的主題,更考慮整體氛圍和感覺,喜歡這種刻意的發人深省,完全配合作者字裡行間透漏的情感,都有一種更想讓讀者去珍惜身邊人,一句簡單的問候,都可以是支持某人活下去的力量,特別是那些正經歷迷失自我和低潮的人,更要讓他們重新找回生命的意義。我非常喜歡前言最後的一句話 :『世界上一定有人會因為我們好好活著而心存感謝,只是我們自己不知道而已』。

如果難以當面開口,那請用文字寫下來吧!你今天感謝了嗎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奇戈契.歐比奧馬 

出版社: 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16-08-01 

ISBN: 9789862137116

浮生有一種意思是現實生活或是社會百態。 我覺得中文版的書名多了這兩個字也別出心裁。英文書名僅是釣手而已,因此,實難猜透它所要述說的故事,原先只是以為就像老人與海一般的漁人人生經驗的集合,所以看了近半仍未有大快朵頤的感覺出現,很一般的書出現在心頭。但是,才剛過半,就準備迎接書中兩個高潮的第一個,此時,才捨不得將它放下,恐怕想要徹夜將它讀完,不得不說它有好書的特質!


基本上,這兩個高潮就是,亞古家的四兄弟,在第一回合,大哥因為聽信瘋子阿布魯的悲劇預言,而和二哥起了內鬨,結果兩人應了那人的話慘死;第二回合,三弟和四弟決定替死去兄弟報酬,最後成功但三弟也入獄。而小說前半的鋪陳,是講述他們成為釣手,最終也以釣手之姿替兄弟報酬,因以釣手貫穿他們在故事中的腳色,所以取以書名”The Fishmen”是恰如其份,而冠以浮生,正有點睛的效果,在他們那混亂的幼時人生歲月裡,所經歷的種種,除了奈及利亞詭異的政權,還有告誡讀者勿聽信謠言和說長道短。

作者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描寫感情的部份,有兄弟間情感鳩葛,還有伴隨的心靈恐懼。試想,如果一個神職人員告訴你,明年會有車禍,恐怕度不過這次的劫,那又該作何反應?書中在第一個高潮來臨前,大約是三分之一的時候,給了這個答案的警示,我們不能像四兄弟的大哥一樣,立即喪失理智,更不能作繭自縛,這樣只會深陷牢籠,無法脫身,無論怪力亂神是否真的存在,我們都不該削弱自己的力量,用自己的雙手養大了恐懼,應該冷靜並多和人討論,最好是有自己的信仰。

不難看出,故事的安排是一條龍式的,由人物介紹到如何成為釣手,中間經歷兩個高潮,最後圓滿結尾,而每個章節裡,又有很多回想式的畫面產生,它有點像是想到哪寫到哪的模式,但是又不拖泥帶水的結束,然後繼續回到故事主軸線,以此補足大家應要知道的背景。書中展現作者特有的精準觀察,將每個章節的開頭以動物的名字命名,並在開頭破題,說明選擇的原因和做後續的鋪陳描述,能說是熱帶風情的文學風格吧。封面設計就是釣手以釣線去掉起一堆動物,要去符應這個風格,最後釣上的是魚,也暗示了浮生的指示,但是封面的動物未完全和章節一樣,也非照章節順序。

三弟是當中有智慧的代表,他多疑和具有思考的心,促使他廣泛閱讀,但那是否在隱喻社會上的知識份子?他煽動四弟一起進行仇殺,雖然口裡團結齊心,但是聰明用錯地方的結果,引來了更大的社會問題,最後選擇逃亡的命運。四弟代表了社會中老實的一般人,他善良卻容易被煽動,最後必須替整事件負責背黑鍋去坐牢。如果事件真的發生在我身上,就那個時空背景,我也會選擇三弟的作法,但誰也知道,應該像四弟一樣勇於面對,出來後仍是條好漢。四弟能撐過在獄中生活的信念,主要來自對三弟的思念,而三弟也在四弟勇敢面對後受到感化,最後兩兄弟再次見面。看似美好的結局,但是現實生活不可能這麼美好,四弟和家人真能接受歸來的三弟嗎?兩兄弟間難道不會產生嫌隙?我相信三弟原先也和四弟一樣善良純真,會不會是多出的教育,引領他踏向後來的不歸途,還是人心難測?如果是後天環境和知識或教育引起的,那我們要考慮是什麼樣的引領和教育,才能恰如其分地造就一個符合社會期待的人。

面對荒謬的治安,就像某些社會體制的存在,瘋子阿布魯曾經犯了多起強姦罪,可能還有多起強盜和毀損公物的太多事例,但是,竟沒有法治要去阻止它的隨意惡言傳播,應該早被關起來的人,卻在外面胡作非為,我覺得把他關起來,對他是有太多好處不僅是對那個環境。或許,當地的法律是根據民心而定,民眾認為阿布魯的預言靈驗,因為幾次的城市危機突圍,反倒泯滅他所犯過的錯,那不是法律,不是公佈出來的法條就是法律,即便是民意所趨的指令也存在錯誤,需要真正的法律專業介入才行!

另一個層面的探討,來到女性議題。或許,阿布魯沒入獄的另一個原因,是姦淫在當地並非是重罪,很容易因女權不發達而被消聲,也會因為輿論的壓力,讓受害婦女禁聲,選擇逃避是最容易的事。從四個男孩的媽媽所表現的行為,可以一窺當地對女性意見的重視程度,是一個仍重男輕女,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社會。後來,媽媽對丈夫的抱怨,將反撲阿布魯的希望都寄予在丈夫身上,反倒招來一身罵,最後選擇無力順從,只能將壓力往內心裡積,積久了也得了精神病。

爸爸也不是都悶不做聲。爸爸眼睛帶著傷時,已經可以料想是出去報仇造成的,不過,故事到最後一刻,爸爸才在事隔多年後娓娓道來。爸爸對眾兒子將來職業的期待,從一開始的故事就提出,但是最後一一破滅。在這樣舊時代裡的氛圍,我們可以再次思考對教育的應有期許,特別是那些釣手們,我們也都曾是釣手,充滿勇氣想要闖入未知社會和新興領域,再多的打聽或準備,都不夠充分,那都不足以看清未來的道路。但是,在他們學會如何思考和過自己人生之前,社會應該盡可能不讓他們害怕,不要去囿限它們的範圍,因為在大的希望,都很可能像抓回來的蝌蚪,無論多乾淨的水質,都禁不起他的下一刻生活!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文書名:絕對服從(安娜的男孩們)

原文書名:Altered

作者:珍妮佛‧羅許(Jennifer Rush

譯者:甘鎮隴

出版社:尖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19

ISBN/ISSN9789571067711 

書名的中英文對不上阿!如果是口試,絕對會被教授狠釘。英文的意義是代表,書中的四個男孩被基因改造,符合事實,但是中文名若為改造人,恐怕沒有人想翻或是購買,除非有別於過去科幻電影的劇情,否則易讓人聯想到老套的場面,反而是中文的能代表全書要義,實在傳神!一定要讀到近最後幾章才會揭曉傳神的謎底。不過上述前提是,像我這樣沒有看到副標題的人,因此,更添對情節想像的撲朔迷離。我認為加了副標,有商品標示清楚的作用,才不至引導購買錯誤商品的嫌疑,但是可惜之處也在此,事後回想,那不就揭漏了答案嗎?!不過,放心,這本書最大的賣點絕對在劇情新穎性,很難猜出作者最後的結果。

若是由英文書名和封面很像生化突變人去聯想,搭配一開始就揭漏四個男孩被改造,並進行測試,準備要用作人肉武器,可能會引起我們遐想,到底要出什麼任務?最好是夠精彩,能夠滿足讀者的胃口。但本書完全不是那麼回事,他們也不是絕對的,卻是改造失敗的一群。經歷一場衝突後,他們逃出了控制,卻也在控制下,依著男1主角- 薩姆(封面那位)背上的樺樹刺青,展開一場身世揭密之旅,也逐漸拼湊出組織的秘密!這樣的方向也算是別出心裁的小說類型了!他們的記憶在改造後幾乎完全喪失,事後內容的發展,就在作者漸漸拋出的線索中,一步一趨地挖出真相。看了會食髓知味,完全被作者一路釣到最後,只能讚聲連連,能得獎絕對有原因!


動作、解謎與緊湊刺激的情節是可想見也不可少的,更引人入勝的是,內容插入了愛情和欺瞞背叛,使得故事跌宕起伏,因為萬萬沒想到背叛的是自己最信任的一員,背後隱藏著分部的陰謀,在小心謹慎的團員也會中標,來看看他們如何扳回一局!另外,內容一開始就展現女主角安娜對男1薩姆的情愫,發展到中後期,揭曉女孩是他們的指揮官,而且也是改造人,不過,這都不是最令人驚訝的,反倒是薩姆腦海中那個女友,竟是安娜的姊姊。雖然有個完滿的結局,我可不覺得那就真的結束了!我們也希望安娜和薩姆可以發展下去,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是總覺得安娜的姐姐一定沒死,就像唐老大在 玩命關頭》系列的女友突然跑出來。

眾男腳色圍繞女主角為核心的內容,覺得在當代是可以想見且被允許的,但也不是常見實屬特別的作品,若非女作者所為恐怕難有,痛恨沙漠卻在作家身份找到理想職業的已婚婦女-珍妮佛羅許,若不是這樣的背景與性格,不可能帶來《絕對服從》這個作品。若有續集,期待作者會怎麼鋪陳下去!


科幻小說被大家喜愛的另一面,就是帶領我們探索未來,本書引領我們去思考的,就是未來是否真能藉由基因移轉的技術,完全或部分的改造人。這在低等生物模型已經廣泛被證實可行,但是施用在人體或高等哺乳生物,仍鑑於法律和道德裁示下,未能有效實驗。但是這條界線一旦突破,可能僅是想了解能否適用的問題,成功了,誰又要為新突變人類負責?是否要銷毀一條生命,無論是否成功,就像實驗完的老鼠都要銷毀一樣?過去二戰一直以來,都有集團在暗中實驗,會不會真有如小說情節般的生化人出現!書中女主角就是擔心,她的男孩們最後被抓回去,重新洗腦的過程會造成嚴重排斥而使他們喪命。其實,現在的標靶藥物治療也有引入一段基因到人體的方式,不免讓人考慮,是否有嵌入人類基因產生新的突變?這是合理合法的嗎?人類不至於這麼脆弱吧,重新執行洗腦會造成傷亡?真的不會嗎?"洗腦"的科技了乎?那是否證明,中國文獻流傳的孟婆湯,確有其事?

哈,太多值得好奇了!生物科技的馬斯克在哪,請為我們解答吧!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陳玉慧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6/05/27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991050525029

規 格:平裝 / 360頁

出版地:台灣

本書分類:文學小說> 華文創作> 小說

本書以兩軸交錯的方式鋪陳兩段愛情故事,一是1970年代作家三毛與丈夫荷西,一是現代古醫師和學長。三毛的真實故事為基礎,是很完整的部份,說到了尾,才讓她的讀者也是故事女主角的古明心,從過去混亂歲月茫茫然的一段日子,看見了自己想要的,並勇敢地走了出去,是一段新生命的開始。雖然古明心的故事可能是虛構,我覺得讀起來就像真的一樣,也許是將自己投射在女主角上了吧,我們也想像她一樣找到真實的渴望,能夠走出去是多麼值得自豪的。

我喜歡本書文字裡流露的流浪或旅行氛圍,更值得思考的是女性意識和婚姻議題。


我也喜歡這樣的旅行。只知道目的地,但是就是想去,也不清楚是否在找尋什麼。這裡不是不負責任的都沒有做事前功課,但是,每趟旅程彷彿結束才剛開始。就像書中三毛迷,拿著照片去找以前住過的房子和郵局,或者有人到帕拿瑪島尋訪荷西之墓,總要到了,心中才產生那股驚訝,疑問自然而生。我也到過日本追尋新選組和龍馬,踏上香港張愛玲和國父的旅程去過,走了萬里路,才有讀書是書,更要讀萬卷書的豪情。正不是跟團,憑著感覺走,讓沿途的風景麻痺自己後,明心見性似的產生自我療癒,而後定。一個人,很多感覺會浮現。認識了嚮往已久的,也認識自己。


三毛在那個年代應該無庸置疑的被視為女性主義者,不過現在來看,除非是極偏某一邊者,否則三毛也只是剛好而已,剛好符合現代兩性平權的觀念,她只是一直在做自己,要貫徹自己想做的事似乎並不容易;但無論如何,她都必須要順從自己的內心、不受外界限制。因此,也沒必要稱的那麼嚴重,她也不是特立獨行,她與社會與周遭的人互動之深,絕不是會堅稱自己就是哪一邊的。

她有個開化的丈夫有相同觀念,可見那些年的歐洲已經思想多進步。女人的生涯基本上完全仰賴於丈夫,根本不適用她的狀況。她是可以養得起丈夫的人,但又能和荷西保持良好溝通,信任荷西在外地工作,讓他可以鍾情在海洋世界。

字裡行間透露出,三毛也是有需要荷西的時刻。獨處雖然帶給她舒適,及對理解、學習新事物的狂喜,但那不是真正構築了她的一生。最大的喜悅可能永遠來自於和荷西在一起的時候。三毛能夠遇見或再次遇到那比自己小的荷西,也算是不簡單,更不用說荷西願意在另一個時空等她六年。荷西也不是那種要錢要名的人,只可惜和三毛沒個好結尾! 她結束了一切,最後她也走了。


古醫師應該就是從小成績很好的那種人,被同為很優秀的醫師學長追求,自是天造地設的一對。但是故事的變化,往往就從那曲折開始,學長和他恩師院長的女兒,看在古明心眼裡曖昧的舉動,愛情的醋勁讓這個乖乖牌學會行動反抗,對抗看似平順都在軌道規劃上的人生。她選擇出走,就像三毛為了第一任丈夫,遠走撒哈拉,她也為了母親的書信勇敢的走了一回,但是旅途遇到的刺激和冒險,只能說,變了心的回不去了!書的結尾,才是她邁開的旅程的開始。

人生最有價值的時刻,不是最後的功成名就,而正是開啟對未來充滿期待與不安之時。現在的古明心,就那樣不顧一切的在路上。在那之前,她只是感情裡的依賴方,甚至連男友的話都不敢拒絕;她弄不清自己的位子,也逃避感情的重量。在的旅程才能清楚面對自己,在一次次的發現裡慢慢地看見心中的輪廓。就像 《彷徨少年時》 裡說的每隻鳥,出生前,蛋,就是牠整個宇宙,牠得先毁壞熟悉那個的世界,才能重生 這就談到流浪,生理的或心靈的,或短一點的可以說是旅程,若沒踏上去世界也不會改變。透過不同文化的遊歷經驗,刺激自己成長,讓人足以決定做為人生的目標。


在本書腳色設定上,古明心失去母親後,便是無依靠的一個人了,當然那更是在失去學長之後,或是更精準地說,她決定真正離開學長之後。她能完全以一個大人的姿態為自己負責。但是,我們都知道,現實世界很多的乖乖牌,都是後有家族為靠山,即使有了自覺仍要被長輩的陰影壟罩,要想真正說服他們或是擺脫一切地做自己,恐怕要面對得更多!

古明心後面還有很多的經歷在等著她,她還沒用盡身上盤纏,過著為三餐和生活品質著想的日子。也許到時候她會有,為了追求夢想,值得把自己搞成這樣嗎?

如果是現代的一些爸媽,肯定不敢這樣問,因為那代表不信任。對孩子無止盡的擔憂,只好放在心底。值不值得,每個人心中的答案不同。和古明心同年紀的朋友工作漸漸步入軌道,就像學長做人務實的對照,古明心也許會設一個停損點?在社會價值和夢想間徘徊,可能壓力大到咬斷牙根。

在那個年代,三毛的父母也是異類,讓三毛有機會先證明自己,走上一個和社會「正常價值」不同的選擇。三毛如果交往的不是荷西,是一個中國男子,或許他們擦不出什麼新的火花?就像日劇裡的阿淺,如果當初不是她丈夫看上她,願意和阿淺姊姊的婚事交換,並在婚後給予發展空間的豁達和包容,也不能造就時代第一女商人了!


作者洗練的文字,故事真的美!看似易讀的小說,讓人一頁接著一頁,很快就讀完了,但是後面值得想想的東西還真多。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看這本書,就像看電影一樣,鉅細靡遺的各部位描述和主角思考脈絡交代,讓讀者腦海充滿畫面! 整本書,由於是試讀本的關係,我猜想,刻意用 A4 大小的紙張塞滿 12 號字體,雖然只有 234 頁,但是感覺內容很多。喜歡刺激在刀鋒邊緣的掙扎充滿爆發力量的人,這是不可錯過的,讓你的腦力隨書一起迸發吧!

主角李奇是個在軍中多年的能手,我覺得被描述得近乎軍事癡的境地,他會在提到的一些軍事用品像是槍砲類的或是攻擊行動分析,先來個維基一下,剛開始看本書的時候,確實覺得是很豐富的偵探類小說,感覺就是替導演作足了功課,不僅是為了讀者的想像,連導演取景或動作面都給了十足的說明。之前有人稱謝哲清出的一系列書,有像逛博物館的感覺,很多地方展現了作者的博覽群書的知識面,因此給了他一種四庫體的寫作方式稱號,我覺得本書大概就像那樣,只是特別著重在軍事。

不過,我個人讀到剩約 50 頁的時候,其實對他鉅細靡遺地描述已經不感興趣,大部分是速讀跳躍而過,只特別著重在對話,因為真的迫不及待要知道結局如何了!那讀到後面,對整體的感覺,我的腦海很自然地飄出即刻救援的神奇老爸的身影。在剛讀小說的時候,主角李奇進入的方式,會覺得是莫名其妙的人物,但是小說刻意營造的氣氛,讓人有一種山雨欲來的感覺。

漸漸的李奇變成主導,到後來,兩位女主角好像是被刻意安排在他旁邊,但是讀者這時還只會認為是一個齊心協力偵破一件命案,不過當讀到最後,一位女主角被斃命後,李奇完全釋放了,他彷彿就是那個神奇老爸,到這裡才跳脫出是一個閒人好意協助偵破案情,單槍匹馬在主賊窩裡痛快殺個一番,就像小說敘述的,但打不打得到大聯盟速球?我們等著瞧,設定的對手完全的弱!戰鬥的最後一幕,感覺也是 set 好的,要讓剩下的那位女主角能夠出場作結尾,李奇在最後被僅剩的兩位逮著,正要被槍決時,女主角解圍了他,是個很普通的結尾,但是可以想像,在電影裡演的應該是很有張力,觀眾的心會揪一下的那種。總而言之,作者相當了解讀者的期待,也利用故事的鋪陳,將讀者帶領至故事中心,卻也利用角色的身分設定,來推翻前面所鋪陳的概念,毫無冷場。

最後,李奇獨身又準備伸手在路上攔車,彷彿中間那些一觸即發的危險,詭譎的陰謀和恐懼,在任務結束後都不存在了,完全的美式英雄形象,不免問一句,老兄你哪位阿?!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嗯! 這兩部片都是感情對尬,但是<天才無限家>的其他層次更豐富。
<走音天后>格局小,純粹要表達丈夫對患病妻子的不離不棄,更有演出一種平常人面對的精神,感覺是那麼平淡,但是平常的生活,哪有人需要表達史詩的悲壯!或許因為這樣,我不是太多感動,但是能感到情感流露,只是感動也和個人經驗有關吧! 倒是戲裡戲外都笑成一片,做中間的那些人,也笑得太誇張了吧!

<天才無限家>有兩三個地方真的是讓我感動到! 包含兩次在劍橋圖書館展現陳列的手稿。拉瑪努金到劍橋後還是我行我素,被他的引薦人,也是要和他合作發表論文的G. H. Hardy帶去圖書館進行震撼遊說,他還是沒聽進去,但是我比較弱,已經被陳列的牛頓數學原理手稿激到。第二次是劇末,這次是拉馬努金的,他終於做到了,實現和Hardy的諾言,但是沒有間劇的鋪陳,恐怕沒來的感動。中間戰事,印度阿三的身分被軍隊欺負,還有多次的歧視,讓主角演出了拉馬努金在異地的淒涼。情感戲裡有兩方的對比,Hardy教授和主角有種男男相惜的情誼,但是更真確一點,應該是單身的Hardy單方面對拉瑪努金的神一般的崇拜,拉瑪努金則是思念家鄉的妻子,但是未能返鄉只能重新縱情數學,把思念化作對內心神的投射。

哈! 羨慕曾經在劍橋做研究的同學,無形中的行銷,腦中閃過想去劍橋旅行的願景,一座具靈魂的卓越大學,想親眼看看那些手稿,那不只是物質更有背後的精神遺產,在圖書館和校園一下午冥想。就如電影前面利特爾伍德告誡拉瑪努金的,別被校園建築的氣勢嚇到了,在那裡的研究員是否都像他,擁有心中的神,可以展現那我行我素,就為了榮耀本來就存在的自然原理!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都是孔子惹的禍? 

作者:魏得勝 

出版社:新銳文創

出版日期:2016510

ISBN9789865716745

 

本書作者借助歷史框架來表達個人思想,主要在揭示專制主義在中國的生成與演進。

 

就我個人有感覺,歷史被提倡,應該是呂婕這位補習班老師引起的事件,特別有感的是他提出的歷史有大用。歷史不像過去大家認為的只是背背書應付考試的無用。本書作者在自序中也提到的歷史三層次:

  1. 純粹歷史作品-靠事實框架完成
  2. 歷史細節-由文學作品完成
  3. 歷史高度-有獨特的歷史眼光,可供人類借鑒的經驗

 

這三個層次都很重要,都需要有特定的人士來完成,而如果沒有背歷史之外的能力介入是無法達成的。本書有包含這三者的情形,雖然表達思想面主要是喚起歷史的高度,無形中也需要 有小說之精彩筆法,亦對史實透澈剖析。

 

總結來說,作者將專制主義在中國分成三個階段:

1.初階-秦漢隋唐

這時期雖有不同,但都是往進化和完善走。

  • (受封建制影響)

政治、軍事、監察,三權分立 始皇時,宮廷不干政,直到秦二世,宮廷漸變為政府一部分,宮廷親眷、宦官干政(趙高指鹿為馬)

  • (劉邦全面用儒學)- 朝儀演化為政治制度,不同階級制度化隔離,獨裁專制標準化。

宰相權力很大,但來自皇帝指派。

大學考試畢業就是國家幹部,分兩等,甲科為郎(侍衛),乙科為吏,在皇帝前服務幾年後,遇到政府需要再行分發,整個過程就是選舉。後來演化為選舉孝廉,由政府發通知,全國挖掘廉政優秀的孝子,是中國最早的意識形態治國。以前雖然沒有政黨,但是帝國一開始就是同個姓的天下(秦是嬴,漢是劉,宋是趙,明是朱,清是愛新覺羅),算是一黨執政(全民默認),就是專制,這一宗法制度就是公開的。專制上的選舉,是由上對下,和當時古希臘的由下而上選舉領導人不同,目的只在更好地維護專制統治。這制度很快地步入腐敗(送禮),普通人很少有機會擠進權力機構。誰都想腐敗,那意味有官(權力)做有錢花,再加上裙帶關係,這個集團固若金湯。

大司農(公款)和少府(稅收)兩職都在宰相掌中。帝皇常因政府支出龐大而挪用少府的錢,且讓鹽鐵企業像帝國獻金,如果不從就收歸國有(很像德國首創國家社會主義政策)。政府沒給人民基本就業保障還要求交人口稅,有的人寧可作為有錢人家奴!

開始有諫官制。皇帝用宰相,宰相用諫官(諫諍皇帝過失)

  • -皇帝搞個南巡累死當地老百姓
  • -諫官制變得有名無實,李世民串改國史

2.中階-宋元明清

原諫官制是讓天子盡可能少地在人前出洋相,在這個時期改變了,諫官被皇帝親擢,諫官變成變為不糾繩天子,返來糾繩宰相。

  • -朱元璋取消宰相,大權在握
  • -未再設宰相

3.高階-民國以後

在此之前的專制,是帝王一個人說了算,而帝王取得勝利的方式是血腥暴力的,打江山時殘暴,打下江山後專制;坐穩江山後橫徵暴斂+腐敗!

在民國後進入了另一種意識型態的專制。之前的官員把凶狠寫在臉上,讓人民害怕;這時期改採愚民政策,不殺人不放火,卻把它們藏心裡而推出主義,口裡說的卻是為民服務。

 

作者有一個中心思想貫穿本書提到的專制,各個朝代會經過三階段,一開始打江山,打下江山後學著前面的人施行專制,坐穩江山後橫徵暴斂走向腐敗。打江山就不說了,那是為了推翻前朝的腐敗;專制的施行,主要由漢朝開始,因為秦朝是奉行道家思想,而焚書坑儒未完全把儒家思想滅絕,因此在漢朝有機會壯大,一開始靠孔子後裔孔甲,後來劉邦想教會底下流氓跟班一些”秩序”,因此用起儒家的方式搞了朝儀,開啟了後世的傳統,因此書名這麼定有其原因,但是我覺得不妥,因為孔子不是直接導致的禍源,孔甲或是說服能讓劉邦制定朝儀的人才是主嫌。這個傳統,慢慢衍生出朝內的各黨各派,如果是皇帝娘家那面的影響,給個名稱叫外戚政治,但都是黨爭問題,是影響中國的主要關鍵,所以說,專制制度有個始料未及的天生問題。後面的人也很厲害,有女皇帝,有宦官執政,士大夫株連九族法,武則天的特務政治,朱元璋的冤獄和文字獄,治療腐敗產生的酷刑,造就了中國歷史精彩的分頁!

 

這當中也有人要力圖振作,像是王莽改革,但是作法太先進,初階的社會主義使得統治階級和貧民都沒有利益,反而成為大家心頭之恨。專制就這樣一路玩到了清朝,大家也累了,覺得書中說的很傳神,”被奴役的時間長了,人不被奴役反倒缺少了什麼似的.....你給他人身自由 、思想自由 、言論自由,他反倒不習慣了 ”,要有劃時代的想法已經不容易,要下面的人改恐怕更難,大家辨識抗拒在抗拒在抗拒了,也不是大部分人都有創業家精神,那畢竟是極少數,因此書中所言值得思考,”二十世紀上半葉,是中國繼春秋諸子百家之後又一個群英薈萃的時代,眾菁英只要冷靜下來,攙扶著君憲這個新生兒走下去,而不是一路討伐,也許今天的中國又是另一副樣子。英日等國皆屬君憲政體,誰又說這兩國偏離了民主政體的軌道?

 

本書作者在很多地方,我覺得主觀性太強烈,常常抓住一個點猛攻,已經有點近乎發洩,像是在元朝那章,說得彷彿元人只會騎馬打仗一樣。就當時經貿繁榮的盛況,是有君主在後面加持,譬如棉花推廣種植及棉紡手工業等,同時也有科學文化發展為根基的浮台,如「元曲、元劇」、「趙體(孟頫)書法」、「金屬活字及套色印刷」等,元政府主導的《大元一統志》、《農桑輯要》等,也體現了元朝對文化科技事業的大力支持。少了根深蒂固的漢儒禁錮,文化兼容度之高是前所未見的,並不像作者一股腦地說是沒文化的時代。反倒這裡完全沒提到專制對時代的影響,我覺得不該列入結論中。但是,作者提到的暴斂,是元人無法融入漢文化中,也因為他們的版圖前所未有之大,已經不像過去外族統治時要去順應漢人了,他們卻像作者提到的,要管理更多不同種人,因此劃分人民等級,對漢人有種族歧視。這應該是造成滅亡的主因。其實到這裡,我也很感興趣,但是作者沒有再更深入探究,元朝當時真得那麼強大,可以把它滅了的方法也肯定是大家想要學習。

 

另外,元的家產太多,導致短時間產生很多皇帝,不肖皇帝把朝代搞得混亂,才讓義軍有了站穩坐大的機會。無論是劉福通的起義還是朱元璋的起義,和中國古代其他起義很不一樣,起義隊伍的階層品流之複雜,有農民、手工業者、商人、小地主、知識分子等,在人口優勢上大勝蒙古人,所蘊涵的力量是元政府始料不到的。元朝一開始將最龐大的群體定義為「四等人」就是個錯,元朝的民族分化政策使蒙古人徹底被孤立。當這個團體起義時,其他三個也和蒙古人敵對,因此,蒙古人找不到援兵。這些義軍隊伍就可以分段牽制它,像螞蟻一樣輪番啃咬,直到元朝被蠶食殆盡。 是元朝真的滅亡後,大家才勉強定義1351年「紅巾軍起義」為分水嶺;若非元仁宗「違背誓約」,或許那次也不過是元朝歷史上無數次的普通起義之一,迄今都沒有找到元朝「立朝-興盛-衰敗」間的明顯分界。朱元璋到死都沒敢這麼說,因為那時候還有個「北元」存在著。1368年只意味著元朝結束了對全國的統治。和秦朝隋朝不一樣的是,秦隋兩朝都是在晚期時才爆發農民起義,進而被推翻了政權,但對元朝來說,不斷的戰爭與持續的起義只是它的存在常態。元之後的大清正是吸取了元朝「民族分化」政策的教訓,這才有了清朝近三百年的江山。

 

但是作者有些觀點也很好玩,像是他把朱元璋視為民族敗類,原因在大家聯合攻擊蒙古人的時候,朱元璋在南方擴張勢力,等到時機成熟,再趁火打劫幹掉對方! 歷史好玩的地方就在此,有人視為戒鑑,有人則反向思考去批判。

 

我覺得本書很適合現在的翻轉教育世代,既然課本內容在家要先自己讀,老師可以將本書的內容用來上課討論,一來可以討論本書內容的正確性,也許可以上網或利用圖書館查找的活動,來驗證作者的一些史料;二來,老師也可以帶入哲學辯證的議題,讓同學在另一個時空和作者交流。我覺得本身成為禁書不是沒理由,但是他帶給這個時代另一種聲音,我不覺得他的思想有很高度的正確性,因為有太多地方值得討論,但是讀來也很有趣,雖然不是小說,但是也需要很高度的動腦。如果要細究,真的要多研讀好幾次,我只不過讀了一遍,加上翻了好幾處幾遍,實在沒辦法很詳細的做評論,留待看到書頁和這篇心得的人好好的發揮!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9-715-246-2.jpg

社長這一系列的書,以其豐富的經驗,期許大家能夠要求好再更好,並時常校準和最佳化,讓自己在社會這所大學裡能夠不斷成長,讓任務不斷被完成,自己則持續升遷獲得更大舞台!。就還未踏入的人或是已經經歷者,我覺得都是很好的典範,這所大學沒有教條和真確的方向告訴你要怎麼走,而由一個有經驗的人願意分享,讓我們一窺其堂奧。看到很多篇章,想起當年也曾經用過或經歷過,有的則是指出犯過的錯,真的很幸運,能夠藉由閱讀再次回想。這一系列書,雖不是百科,但是值得收藏在書架,別人的經驗和故事很容易讀過,不過常常沒辦法深刻體驗,需要不時回頭翻閱。

就我讀完第九集,專們寫給一位管理者的建議,雖然社長分為五個部份,分別談管理者本身、用人、工作執行、以致建立團隊面到形成組織的規則,但是真要帶著走的核心,應該由帶人談起。

因為達成任務使績效好未必代表升遷就近了。在升遷前,還要替部門找到能負完全責任者!社長提出三部曲:

1.賦予執行權:先給他副招集人頭銜,負擔編組團隊責任,但所有事仍向主管回報,照主管指示推動。分析策略和為什麼,到如何做,展開流程及注意事項 (由口號-到提供準則 (知識文字標準化)-及習慣養成)。強調執行後的報告及檢討,利害得失及提出改善要點。

2.授權:調到未來接掌團隊中,熟悉營運,有完整人事、獎懲、薪資及工作決策權,但發現不適任即刻介入處理,此時財務授權額度是限縮的。

3.放手:完全負責,只受低密度監督 (不是完全放縱!)

 

上述過程約兩年。過程要長跑現場,親自確認。如果沒有適當人才的依循步驟:

1.輸血:向外找專才

2.混血:新舊團隊交流

3.換血:不適任者的處置

 

但是主管不可能每個人都顧到或認識,因此,要特別注意:

1.核心團隊(占比/全體人數): (100%/5人以下)(33%/15-30)(20-30%/31-100)(<20%/>100)-這個階段要靠制度管理

2.能力不足、待培養的人

3.問題人物

 

在公司要盡量把握機會接觸員工,像是在電梯裡或是中午吃飯時(有時可以埋單!),藉由主動打招呼問好等當面問候方式,了解個人情境與家人狀況

重點在找到能做事的人而非100%完美者,主管不要不時去數落工作者的缺點,這只會造成不愉快和降低其工作意願,社長提到,可以讚美其過程的表現(不一定都是結果),而且當面有理由的發獎金(不要老是加薪),相反地,也要有要求,犯小錯開罵、大錯懲戒,主管絕對不要以為自己能力很強就去同情,也避免愛面子和心胸狹窄,否則培養不出獨立思考、具有決心和鬥志挑戰的團隊。

當做到這些授權和分工後,主管才不會深陷在每天例行工作中,有一半時間可以思考未來: 1,2年的事做好、想未來3年看5年的變動,及早準備因應事件和團隊結構更迭。

2.jpg

 

我以前最接近主管,可以管人的時候,確實充滿雄心想發揮所長,而且開始的2~3年確實玩得不亦樂乎,像書中提到的獎懲和鼓勵方法,以及建立起制度的成就感。但是,主管如果只有一人在面對這些大小事,也會遇到瓶頸,也許還有很多想法和抱負想做,總有力不從心,感覺想法再多也玩不出新法戲,我認為這是沒有培養一個可以共同分享的接班人,他要夠真誠但敢說真話才行。而且,我整理本書認為最重要的部分,有的是要提醒自己,因為,這些過程,一般人如果沒有先窺其貌,可能也會跟我一樣,當初,被總經理培養要當部門主管,而不自知。當我被賦予部分權力,卻覺得總經理管得特嚴厲,總是要了解全部過程,這時,我以為總監也是很有經歷的人,互相都認為公司是否不注重專業人才,現在想起來,真是恍然大悟,態度已經出現問題!

謹以此分享給有心的朋友,另外,商周出版社也請了業界很有經驗的人,製作一些簡短的分享影片,第一時間也已經看過,他們說的也都是在職場裡有經驗過的,如果是尚未出社會的人,我覺得要去多體會,這幾點也指出學校訓練和社會大學很不同的地方,如下:

用人不留人,開班不開除:開除與留他都是錯誤的行為,開除前先想開班-怎樣教育訓練他,讓他變成更好的員工;留他 (3個月前就已經準備好要離職)-在他職業生涯中想辦法用他

簡報:主管錯誤的要求造成錯誤的結果 (投影片只能做3),要重點濃縮不是把所有東西塞入,否則重點更不突顯。目的是控制成果,事前演練讓開始即講重點

錢非鼓勵唯一物品:精神層面-肯定作為,成就和表現上激勵,錢非工作唯一目的,要恢復他們對工作的熱忱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Nov 09 Fri 2007 16:50
  • 專討

題目:電漿改質在生醫材料上的應用

演講者是大同大學教授,日本某學校畢業的.
一開始,先秀出大同大學的一棟俗稱為白宮的建築物,才開始介紹簡介,感覺上這個教授不怎麼會講話,工學院教授的一般講話風格,在講一些題外話,切的很突兀,沒有用一些講話技巧去帶入他的題外話,讓人感覺就只是為講而講.
唯一讓全場有反應的部分,是在他說他們買不起儀器,所以改用探照燈,詳細機制我也搞不清楚,可能是讓物質plasma化的能量來源.

用電將改質的表面,很平滑,幾乎沒有孔洞(奈米級),很適合運用在電子材料上
有一些data顯示說,可以將玻璃的表面改質,來改變吸水性和摩差係數,我聽到這個時,是想到改質後顏色會不會變,還是透明無色嗎,原本玻璃的一些用途會不會受影響,改變吸水性,讓玻璃像蓮花一樣,灑個水就自然而然變乾淨了
在生醫材料方面,可藉由改質,改變胃鏡的摩擦係數,可以使得在放進去時不會那麼不舒服.
有一部分沒聽仔細,說什麼可以用來檢測DNA???????


在未來的發展方向上,微小化,大氣電漿化,生醫材料,脈衝,還有一個忘記了


**********************************
下次去聽,要記筆記

chalob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