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傑弗森.貝斯齊

譯者:江先聲

出版社:啟示 出版社

出版日:2016/8/6

ISBN:9789869312516

常常,我們會對資料或發掘的遺跡或證據,以個人觀點去解讀想要的內容,反而讓它蒙上刻板化的陰影,這回的主角正是耶穌!作者要述說一個個的故事,讓套在祂身上的枷鎖被解封,讓我們發現真正的耶穌。就從祂發生的故事開始!讀聖經(舊約,而不是從新約開始,要含括以色列的故事)。就像中國人對佛的信仰執著,也是在熟透了媽祖的傳奇,或是目連救母的故事等,那是一樣的。現在的人,未必會感受或親眼見證神蹟,但是讀了故事,彷彿那就是真的一般。另外,作者也舉很多自己實際發生的事,還有國際時事等,來開啟他要釐清的聖經概念。
我是個基督徒,但是比起那些教義和福音,我更熱衷耶穌的文化和相關的建築藝術。因此,更需要了解宗教背後的脈絡,才能對它有更深的體會。作者給的,讓我們以祂的眼光去認識公元一世紀的事(羅馬帝國統治下的猶太區),我們不見得要是神學家,但是透過對信仰的省思,我們也可以有神學觀點。
其實,任何信仰的背後,不是為了死後到那描述的美好國度,而是讓那美好國度和應該有的習慣,在人間先達成,那死後這批被認證的人們所在的地方,自然就是信仰掛保證的那個地方。所以,就像書中一再提到的例子,信了這個觀點,也只是”結婚”的開始,而不是終點!所以,信了之後,我們要不斷的改變自己去符合那個世界的標準。而本書三分之二在談的就是信仰三步驟: 要先接納耶穌做救主,再來成為他王國裡的民,並在生活中納入耶穌的統治。剩下三分之一要告訴你,進入神的國度後,該做三件事已獲得死後的驗證: 一是服務別人 (故事裡為別人洗腳),二是愛你的敵人,三是感恩。唯有如此,聖潔隨之而來,喜悅也隨之而來。
看了這本書,我總算了解教會的弟兄時常熱心地找我去讀經和聚餐,那是有意義的: 現在不能常去聖殿親近神,但是藉由大家的呼喊,讓神與人同在,並且讀著耶穌愛的故事,以故事的方式來生活,弟兄們就是這樣的社群。耶穌在最後一次相聚時,也是以聖餐的方式取代宣講。分享生命經驗和社會處境,大家真正被當成一個人來看(生活中,有多久沒被好好聆聽?),重新和經典的故事對話,期待在內心蹦出今日所要的啟示,那就是祂對今日的話語。與其信守教條,像這樣真正了解經典,才能活出信仰的生命力!我回想,剛去的頭幾次,還真不能適應,大家怎麼可以侃侃而談自己的缺點和失敗的經歷,在還沒輪到我時,簡直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到底要講些什麼?還是學習別人的說法?好處是,真的能虛心的回想和聆聽人的內容,但是,我們不該用別人的觀點,我們內心應該住著自己的祂。
讀的過程,我想起之前也是批判意味濃厚的 《都是孔子惹的禍?》一書,他批評專制主義對中國人產生的框架,對裡面的制度和禮儀僵化的操作,使得一開始的好意都失去了活力。現在,大家推行創意,如果這個框架深植人心,那主事者也只能套用制度在推行創意上,那創意還會有活力嗎?那還是創意嗎?對祂的信仰也是一般,不該流於做好口號和形式,應該維持創造性的緊張關係,讓這些事自己說自己的故事!回到原初意義,對這些框架提出批判,喚起生命的熱情,你的祂自然會現身,讓過去與實況不斷展開對話吧。讀任何其他被稱為 “聖經”的書籍,也不要被權威帶走了你的”耶穌”。
很多人都在追求成功,祂卻是從頭到尾都在和失敗奮鬥,挑戰權威卻死於非命。因此,看清這點,也許世間能更早有一堆失敗學的書,並不是信教就是成功的開始,祂沒說的是,像佛陀一樣,要經歷生活的苦難才能修成正果,絕非不勞而獲。但是碰的一身傷卻也是有好處,結了疤,讓你的傷口不再敏感疼痛,成為有故事的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irid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